刘邦为何能在沛县起义做带头大哥萧何曹参为什么甘愿做小

历史人物 2023-03-01 16:16:18   点击量 : 997  

2023-02-16 01:56:19    作者 : 揭秘历史故事

刘邦为何能在沛县起义做带头大哥萧何曹参为什么甘愿做小

今天小编为大家带来刘邦为何能在沛县起义做带头大哥?希望对你们能有所帮助。

史记秦始皇晚年,担任泗水亭长的刘邦负责押送九百多名犯人去修皇陵,遇到大雨导致误期,按当时秦法误期当斩,来到丰西泽这个地方,这时候犯人已逃跑一大半,无奈的刘邦只能把剩余不多的人都放了。自知无法交差,为了躲避秦朝中央机构的追捕,只能逃亡避难,隐蔽在氓荡山。

当年亲眼目睹始皇南巡风采的刘邦,对“大丈夫生当如此”的感叹意犹在耳,但离向往的生活却似乎越来越远。

可以说,丰西泽纵徒把刘邦的人生逼到了死角,从此在芒荡山过上了东躲西藏的生活。

但命运就是如此,让人意料不及。不久后,陈胜吴广揭竿起义,彻底改变了刘邦的命运。

陈胜吴广起义带给刘邦怎样的机遇呢?

陈胜吴广起义以后,在全国引发了一连串的反应,各地农民纷纷起来造反,响应陈胜吴广的起义,在当时杀县令、杀郡守的,比比皆是。

起来造反,这成为了当时天下的大趋势。

结果这些事就传到了当时的沛县县令那里,那县令就在想,各地起来都先杀当地父母官,我也是父母官,要是起义,我也会被杀。所以他就做了个决定,我也起兵造反,我也起义。所以,他就找了两个手下去商量。这两个人就是后来鼎鼎大名的萧何,曹参。

这两人商量后就跟县令说了,你想法很好,但未必行得通,你本身就是秦任命的县令,你号召人家不一定信你。县令问,那怎么办。萧何、曹参说说,你把本县逃亡在外的逃犯找回来,利用他们,他们起码也有百十号人,用这些人去胁迫本地的老百姓,逼着他们跟你一起起义。

那萧何、曹参提的建议是藏有私心的!因为他们要找的逃犯,其实指的就是刘邦,他们的私交很好。

所以等县令同意了以后,萧何、曹参就派了樊哙去通知了刘邦。

刘邦这时是什么身份?一个隐蔽在氓荡山的逃犯!所以听了这个消息以后,很高兴。就带领几百号人回来沛县。

可还没回沛县,走到半路,沛县的县令就变卦了!

为啥,萧何、曹参派樊哙去找刘邦以后,县令后面就琢磨着,刘邦手下有几百号人,他的势力那么大,我能控制他吗?不行!想明白以后,他马上下了两道命令,一是派人抓萧何、曹参,逮住以后杀掉,是他俩给出的这主意!二是马上关闭城门,不让刘邦进来。

可萧何、曹参何许人也,这俩可是后面大汉国的第一和第二任相国!两人早就猜到了县令的心思,连夜翻城门找刘邦去了。

找到刘邦,商量对策。后面用计,让县内的老百姓把县令杀了。

县令一死,刘邦进到城内,这时候问题就来了。起来造反,谁来当这个带头人!

这个时候最有条件当的是三个人,第一个是刘邦,亡命之人,手下几百号人。第二个便是萧何、曹参,当时一个是主吏椽,一个是狱椽,官也大,威望也大。

刘邦首先表态,沛公(沛县县令)我不当,因为这是要起来造反的,领得不好,大伙跟着遭央,这个我担当不起。

但萧何、曹参心里也门清,他俩没有案底,没前科,不像刘邦,他俩是清白的。

这事要是成了,他俩跟着做大官。

这事要是不成,他俩是胁从,中国历来的法律都是对为首的严办,胁从不问。于是两个相当聪明的人琢磨来琢磨去,坚决不当这个带着人。

于是历史就选择了刘邦!

浅析刘邦、萧何一起举事,为何刘邦做了沛县起义军老大呢?

秦朝末年天下大乱,沛县的刘邦等人顺势也参加到了反秦战斗当中,他们杀县令据守沛县城池,最后刘邦坐上了沛公之位,成为了沛县的主事人。
令很多人不明白的是,刘邦一个小小的亭长凭什么能够当上沛公?沛县虽小,但也可谓是人才济济,沛县县衙里有文化、有才干、有威望的才俊如萧何、曹参等人,哪个水平和资历不比刘邦强的多?到最后为何老大会是平庸的刘邦?

其实在刚打下沛县之时,城中德高望重的三老前辈和刘邦本人都有让萧何或曹参来主事沛县的想法,但是萧何、曹参在考虑之后毅然拒绝,为什么萧何等人不愿意当领头呢?

萧何在沛县官居主吏掾,相当于县长的秘书,论能力和威信那也是没的说,只是久居官场的他,也养成了官场人士瞻前顾后的保守性格,对起义一旦失败的后果产生后怕,所以始终不敢当领头人。

难道不当领头人的造反一旦失败,萧何就能独善其身了吗?自然不可能,但起码他能活下来,而主事人一定是必死无疑,萧何瞻前顾后想不到万全之策,只能把主事人的位置推给刘邦,也算是给自己留条后路。

在后来的历史中,我们也能够看到萧何是个缺乏魄力的人,后勤业务工作做的很优秀,但是在决策方面确实不如刘邦在行,从此也能看到萧何对自己的定位很明确,确实不是当头的料。

刘邦虽然名声不及萧何,但却是在芒砀山斩白蛇起义的当事人,还有数百号支持他的队伍,这几百人也是沛县最核心的武装力量,是刘邦当老大的资本。而萧何空有名气,但是并没有实际权力,也没有可靠的心腹和武装,很有可能会被底下的人架空。

还有一点,那就是萧何的人际交往面不如刘邦广,平时所接触的也都是官场人士,驾驭不了难管的农民队伍。而刘邦最多打交道的就是农民和各行人群,像樊哙这种不服管的人到他这也会乖乖听命,所以刘邦对农民军人心的凝聚是有很大帮助的,这点萧何心里头明白,所以虽然作为刘邦的上司,但却有自知之明,为了队伍的长远发展选择让贤。

沛县起兵时,萧何名望更高,为何众人却拥戴刘邦当老大呢?

秦二世元年(前209年)七月,陈胜、吴广在大泽乡首先揭竿而起,举起反抗暴秦的大旗,各地豪杰云集响应。

此时,沛县县令看到烽火遍地,为了保全自己,就秘密找来萧何、曹参商议起兵反秦之事。

萧何当时担任主吏掾,素来与刘邦关系很密切,在密切关注时局发展的同时,与逃亡芒砀山的刘邦保持着密切的联系。

这时,萧何就对县令说:“你是秦朝廷的官吏,沛县百姓恐怕很难听你的话。欲图谋大事必须把逃亡在外的英雄豪杰请回来不可。”

县令听从了萧何的建议,就派樊哙把刘邦请了回来。

此时的刘邦已经聚集了近百人,当刘邦带领众人回到沛县时,县令就后悔了,恐怕刘邦危害自己,就下令关闭城门派人把守,还想把萧何、曹参杀掉。

萧何、曹参翻越城墙来归附刘邦。

刘邦就写了一封信,劝告沛县父老杀掉县令,迎接刘邦入城,推举刘邦做县令。

但刘邦却推辞说:“现在诸侯并起,沛令一职应当选择全县最有威望的人来担任。我不是自爱,实在是德薄能鲜,耽误了自己事小,倘若耽误了全城百姓,那就百死莫赎。请选择贤能的人,图谋大事吧。”

刘邦一席话,既像是在推辞,又像是在吓唬那些胆小的人。造反是要杀头的,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担心身家性命,深怕举事不成,被秦朝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做带头大哥。
沛县父老经过卜筮后也说刘邦最吉,都拥戴刘邦。刘邦又多次推辞,最后勉为其难,只好答应。

也有说法是,刘邦答应先暂时做这个大哥,如果杀头的话,就杀他的头;如果侥幸成功了,那时再选举一个贤德的人来做首领。

还说刘邦夺取了天下的时候,许多人都想当帝王,刘邦也再三推辞。但谁也不服谁,刘邦再次很为难的继续做暂时的大哥,这才摆平了。

其实,刘邦四十八岁才起事,并非一直在游手好闲,而是为了这一天,做了大量的准备工作。比如舆论宣传,其母刘媪梦与神交而生刘邦,斩白蛇而起义;广交英雄豪杰,建立人脉等等。

至于卜筮一事,也有说法是萧何做了手脚,后世也有萧何让刘邦抓阄的故事。尽管史料没有记载,恐怕这事不假。刘邦、萧何他们能做出这些事来。

总而言之,刘邦起事时,已经有了近百人的队伍,萧何、曹参都是投奔刘邦而来,关键是造反要杀头,前途不明,这个大哥需要承担很大的风险。

本文来源于:http://www.yaoshixiu.com/lishirenwu/297317.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1-2022 yaoshix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众妙之门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 联系方式:daokedao3713@qq.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