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05章 公冶长

论语 2023-10-01 06:45:01   点击量 : 108  

2022-02-02 00:00:00    作者 : 孔门弟子

第05章公冶长

【0 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复姓公冶,名长。 ②妻:作动词用,读qi,指把女于嫁给某人。 ③缧绁(leixie):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 ④子:古时儿女都称子,这里指女儿。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可以把女儿嫁给他。他虽然被关在监 狱之中,但那不是他的罪过。”于是便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

【02】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於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注释】 ①南容:孔子的学生,姓南宫,名适,字子容。②兄之子:孔子的哥哥叫孟皮(《史记·孔子世家索隐》),先于孔子去世,所以孔子替他女儿主婚。

【译文】 孔子谈到南容,说:“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有官做,国家政治 黑暗的时候也不致被刑罚。”于是把自己的侄女嫁给他。

【03】

子谓子贱,「君子哉若人!鲁无君子者,斯焉取斯?」

【注释】 (1)子贱:姓宓(音fú)名不齐,字子贱。生于公元前521年,比孔子小49岁。 (2)若人:这个,此人。 (3)斯焉取斯:斯,此。第一个“斯”指子贱,第二个“斯”字指子贱的品德。

【译文】 孔子评论子贱说:“这个人真是个君子呀。如果鲁国没有君子的话,他是从哪里学到这种品德的呢?”

【04】

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女,器也。」曰:「何器也?」曰:「瑚琏也。」

【注释】 (1)瑚琏:古代祭祀时盛粮食用的器具。

【译文】 子贡问孔子:“我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你呀,好比一个器具。”子贡又问:“是什么器具呢?”孔子说:“是瑚琏。”

【05】

或曰:「雍也仁而不佞。」子曰:「焉用佞?御人以口给,屡憎於人。不知其仁,焉用佞?」

【注释】 ①雍:孔子的学生,姓冉,名雍,字仲弓。②佞(ning):能说会道,有口才。③御:防御,对付。①口给(ji):给,足。口给指嘴巴很 管用,说话伶牙利齿,也就是“佞”的意思。

【译文】 有人说:“冉雍这人有仁德却没有口才。”孔子说:“何必要有口才呢?靠口才对付人,常常惹人讨厌。没有仁德,光有口才有 什么用呢?”

【06】

子使漆雕开仕。对曰:「吾斯之未能信。」子说。

【注释】 ①漆雕开:孔子的学生,姓漆雕,名开,字子开。②吾斯之未能信:是“吾未能信斯”的倒装,“之”是用来倒装的同。信,信心。斯,代词,指 孔子让他出仕这件事。

【译文】 孔子叫漆雕开去做官。漆雕开回答说:“我对做官还没有信心。”孔子听了非常高兴。

【07】

子曰:「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注释】 (1)桴:音fū,用来过河的木筏子。 (2)从:跟随、随从。

【译文】 孔子说:“如果我的主张行不通,我就乘上木筏子到海外去。能跟从我的大概只有仲由吧!”子路听到这话很高兴。孔子说:“仲由啊,好勇超过了我,其他没有什么可取的才能。”

【08】

孟武伯问子路仁乎?子曰:「不知也。」又问。子曰:「由也,千乘之国,可使治其赋也,不知其仁也。」「求也何如?」子曰:「求也,千室之邑,百乘之家,可使为之宰也,不知其仁也。」「赤也何如?」子曰:「赤也,束带立於朝,可使与宾客言也,不知其仁也。」

【注释】 (1)赋:兵赋,向居民征收的军事费用。 (2)千室之邑,邑是古代居民的聚居点,大致相当于后来城镇。有一千户人家的大邑。 (3)百乘之家:指卿大夫的采地,当时大夫有车百乘,是采地中的较大者。 (4)宰:家臣、总管。 (5)赤:姓公西名赤,字子华,生于公元前509年,孔子的学生。 (6)束带立于朝:指穿着礼服立于朝廷。 (7)宾客:指一般客人和来宾。

【译文】 孟武伯问孔子:“子路做到了仁吧?”孔子说:“我不知道。”孟武伯又问。孔子说:“仲由嘛,在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里,可以让他管理军事,但我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冉求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在一个有千户人家的公邑或有一百辆兵车的采邑里当总管,但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孟武伯又问:“公西赤又怎么样呢?”孔子说:“公西赤嘛,可以让他穿着礼服,站在朝廷上,接待贵宾,我也不知道他是不是做到了仁。”

【09】

子谓子贡曰:「女与回也,孰愈?」对曰:「赐也,何敢望回?回也,闻一以知十;赐也,闻一以知二。」子曰:「弗如也;吾与女,弗如也。」

【注释】 ①女:即“汝”,你。②愈:更,胜过。③望:比

【译文】 孔子对子贡说:“你和颜回哪一个强些?”子贡回答说:“我怎 么敢和颜回相比呢?颜回听说一件事就可以类推出十件事,我听 说一件事不过类推出两件事罢了。”孔子说:“是不如他,我和你 都不如他啊!”

【10】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不可朽也。於予与何诛?」子曰:「始吾於人也,听其言而信其行;今吾於人也,听其言而观其行。於予与改是。」

【注释】 ①杇(Wu):指泥工抹墙的工具,也作动词用,指把墙面抹平。②与:语气词,同“欤”,下文“于予与改是”中的“与”同义。③诛:责 备。

【译文】 宰予大白天睡觉。孔子说:“腐烂的木头不堪雕刻。粪土的墙面不堪涂抹!对于宰予这样的人,还有什么好责备的呢?”又说:“起初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就相信他的行为;现在我对于人,听了他说的话却还要观察他的行为。这是由于宰予的事而改变

【11】

子曰:「吾未见刚者。」或对曰:「申枨。」子曰:「枨也欲,焉得刚?」

【注释】 ①申枨(cheng):孔子的学生。②欲;贪欲。

【译文】 孔子说:“我没有见过刚毅的人。”有人说:“申枨是这样的人。” 孔子说:“申枨贪欲,怎么可能刚毅呢?”

【12】

子贡曰:「我不欲人之加诸我也,吾亦欲无加诸人。」子曰:「赐也,非尔所及也。」

【注释】无

【译文】 子贡说:“我不愿别人强加给我的事,我也不愿强加给别人。” 孔子说:“赐呀,这不是你做到了的。”

【13】

子贡曰:「夫子之文章,可得而闻也;夫子之言性与天道,不可得而闻也。」

【注释】 (1)文章:这里指孔子传授的诗书礼乐等。 (2)性:人性。《阳货篇》第十七中谈到性。 (3)天道:天命。《论语》书中孔子多处讲到天和命,但不见有孔子关于天道的言论。

【译文】 子贡说:“老师讲授的礼、乐、诗、书的知识,依靠耳闻是能够学到的;老师讲授的人性和天道的理论,依靠耳闻是不能够学到的。”

【14】

子路有闻,未之能行,唯恐有闻。

【注释】无

【译文】 子路在听到一条道理但没有能亲自实行的时候,惟恐又听到新的道理。

【15】

子贡问曰:「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子曰:「敏而好学,不耻下问,是以谓之『文』也。」

【注释】 ①孔文子:卫国大夫,姓孔,名圉,谥号“文”。②敏:勤勉。 ③下问:向下请教。

【译文】 子贡问道:“孔文子为什么被谥为‘文’呢?”孔子回答说: “他勤奋好学,不以向不如自己的人请教为耻,所以被溢为‘文’。”

【16】

子谓子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

【注释】 ①子产:春秋时郑国的贤宰相,著名政治家。姓公孙,名侨,字子产,在郑简公、郑定公时执政22年,使郑国能够在晋国和楚国两大强国之间得到尊 敬和安全。②行己:自我修养。

【译文】 孔子谈论子产说:“他具备君子之道的地方有四个方面:自我 修养严肃认真;服事君王恭敬谨慎;教养人民多用恩惠;役使百 姓合乎道义。”

【17】

子曰:「晏平仲善与人交,久而敬之。」

【注释】 ①晏平仲;即晏婴,春秋时齐国著名贤大夫,齐灵公、齐庄公、齐景公 时执政。事迹见于《晏子春秋》和《史记·管晏列传》。②之:指晏婴。

【译文】 孔子说:“晏平仲善于和别人交朋友,交往越久,别人越尊敬 他。”

【18】

子曰:「藏文仲居蔡,山节藻棁,何如其知也?」

【注释】 (1)臧文仲:姓臧孙名辰,“文”是他的谥号。因不遵守周礼,被孔子指责为“不仁”、“不智”。 (2)蔡:国君用以占卜的大龟。蔡这个地方产龟,所以把大龟叫做蔡。 (3)山节藻棁:节,柱上的斗拱。棁,音zhuō,房梁上的短柱。把斗拱雕成山形,在棁上绘以水草花纹。这是古时装饰天子宗庙的做法。

【译文】 孔子说:“臧文仲藏了一只大龟,藏龟的屋子斗拱雕成山的形状,短柱上画以水草花纹,他这个人怎么能算是有智慧呢?”

【19】

子张问曰:「令尹子文三仕为令尹,无喜色;三已之,无愠色。旧令尹之政,必以告新令尹。何如?」子曰:「忠矣。」曰:「仁矣乎?」曰:「未知;焉得仁!」「崔子杀齐君,陈文子有马十乘,弃而违之。至於他邦,则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之一邦,则又曰:『犹吾大夫崔子也。』违之。何如?」子曰:「清矣。」曰:「仁矣乎?」子曰:「未知;焉得仁?」

【注释】 ①令尹子文:令尹,楚国的官名,相当于其他国家的宰相。子文,姓斗, 名豰于菟(gou wu tu),字子文。根据《左传》记载,子文于鲁庄公三十 年开始做令尹,到僖公二十三年让位给子玉,其中相距28年,在这28年中 几次被罢免又被任命。

【译文】 子张问道:“令尹子文三次上台就任令尹,没有高兴的样子;三次被罢免,没有怨愤的脸色。交接工作时,总是把自己任令尹 的政事—一告知新任令尹的人。这个人怎么样呢?”孔子说:“忠 臣啊!”

【20】

季文子三思而後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注释】 ①季文子:鲁国大夫季孙行父,素以谨慎多虑著称。②再:两次。

【译文】 季文子遇事总要考虑三次以上才行动。孔子听说后说:“考虑 两次也就可以了。”

【21】

子曰:「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

【注释】 ①宁武子:卫国大夫,姓宁,名俞,“武”是谥号。

【译文】 孔子说:“宁武子这人,当国家政治清明的时候便发挥他的聪 明才智,当国家政治黑暗的时候便做出一副愚笨的样子。他的那 种聪明是人们可以赶得上的,他的那种愚笨却是没有人能够赶得 上的。”

【22】

子在陈曰:「归与!归与!吾党之小子狂简,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注释】 (1)陈:古国名,大约在今河南东部和安徽北部一带。 (2)吾党之小子:古代以500家一为党。吾党意即我的故乡。小子,指孔子在鲁国的学生。 (3)狂简:志向远大但行为粗率简单。 (4)斐然:斐,音fěi,有文彩的样子。 (5)裁:裁剪,节制。

【译文】 孔子在陈国说:“回去吧!控去吧!家乡的学生有远大志向,但行为粗率简单;有文彩但还不知道怎样来节制自己。”

【23】

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

【注释】 ①伯夷、叔齐;商代时孤竹君的两个儿子,父亲死后因互相推让王位而都逃到周文工那里。周武王起兵讨伐商纣时,他们俩拦住车马劝阻。周朝统一天下后,他们以吃周朝的粮食为可耻,饿死于首阳山。孔子称他们二人为“古之贤人”(《述而》)。②旧恶:宿怨,旧仇。③是用:是以,因 此。希④:通“稀”,少。

【译文】 孔子说:“伯夷、叔齐不记过去的旧仇,别人对他们的怨恨因此很少。”

【24】

子曰:「孰谓微生高直?或乞醯焉,乞诸邻而与之。」

【注释】 (1)微生高:姓微生名高,鲁国人。当时人认为他为直率。 (2)醯:音xī,即醋。

【译文】 孔子说:“谁说微生高这个人直率?有人向他讨点醋,他(不直说没有,却暗地)到他邻居家里讨了点给人家。”

【25】

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

【注释】 ①足恭:十足的恭敬。②左丘明:相传即《左传》的作者,但无确 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一副讨好人的脸色,十分谦卑恭敬的样 子,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心底藏着对某人的怨恨,表 面却要去和那人友好,左丘明认为可耻,我也认为可耻。”

【26】

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蔽之而无憾。」颜渊曰:「愿无伐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注释】 ①侍:指立传。若坐侍,则称侍坐。②盍:“何不”的合音字。 ③衣:此字是唐以后加上去的,应去掉。④敝:坏。⑤伐善:夸耀 自己的好处。伐,自夸。③施劳: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

【译文】 颜渊、子路侍立于孔子身旁。孔子说:“何不各自谈谈你们的志向呢?”子路说:“我愿把自己的车马衣服都拿出来和朋友们共享,就是用坏了也毫不遗憾。”颜渊说:“我愿不自夸好处,不把劳苦的事施加给别人。”子路又说:“希望听一听老师您的志向。”孔子说:“安抚老年人,信任朋友,关怀年轻人。”

【27】

子曰:「已矣乎!吾未见能见其过,而自讼者也。」

【注释】 ①讼:责,责备。

【译文】 孔子说:“算了吧!我没有见到过能够发现自己的错误而作自 我批评的人。”

【28】

子曰:「十室之邑,必有忠信如丘者焉,不如丘之好学也。」

【注释】无

【译文】 孔子说:“就是十户人家的小邑,也一定有像我这样忠诚信实的人,只是他们不像我这样好学罢了。”


本文来源于:http://www.yaoshixiu.com/lunyu/143.html,转载请注明来源.

声明: 我们致力于保护作者版权,注重分享,被刊用文章因无法核实真实出处,未能及时与作者取得联系,或有版权异议的,请联系管理员,我们会立即处理,本文部分文字与图片资源来自于网络,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立即通知我们(管理员邮箱:daokedao3713@qq.com),情况属实,我们会第一时间予以删除,并同时向您表示歉意,谢谢!

Copyright © 2022-2024 yaoshixiu.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众妙之门网所有文章及资料均为作者提供或网友推荐收集整理而来,仅供爱好者学习和研究使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如本站内容有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和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立即改正或删除。客服邮箱:daokedao3713@qq.com

备案号:鲁ICP备2022001955号 联系方式:daokedao3713@qq.com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