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
儒家经典(2244) 论语(20) 大学(11) 中庸(33) 孟子(267) 诗经(307) 尚书(56) 礼记(50) 法家经典(344) 管子(86) 邓析子(2) 百家经典(3475)
四书是中国儒家的经典书籍,又称为四子书,是指《大学》、《中庸》、《论语》和《孟子》。 “四书”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儒家思想的核心载体,包含内容极其广泛、深刻,在世界文化史、思想史上具有极高的地位。好玩的国学进行挑选,从浩繁的典籍中,精选100句,让您一文在手,尽览圣贤智慧!《大学》 1....
儒家经典主要有儒学十三经——儒家有六经,诗经,尚书,仪礼,易经,春秋。秦始皇焚书坑儒。据说《乐记》在秦火放火后丢失了。东汉在此基础上增加了《论语》和《孝经》,共七部经典;唐代有《周立》、《礼记》、《春秋杨公传》、《春秋朱亮传》、《尔雅》等十二部经典。《孟子》是宋代加进去的,然后《十三经注》是宋代流传...
1、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大学》大学的目的,在于显明高尚的品德,在于使人们革除旧习,在于达到善的最高境界。2、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大学》所谓意念诚实,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像厌恶难闻气味那样厌恶邪恶,像喜爱美丽的女...
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节》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是求有益于得也,求在我者也。——《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三节》古之君子,过则改之——《孟子·公孙丑章句下·第九节》故声闻过情,君子耻之。——《孟子·离娄章句下·第十八节》天油然作云,沛然下雨,则苗浡然兴之矣。——《孟子...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孟子·告子章句下·第十五节》...
孟子名轲,邹国(故城在今山东邹城)人。约生于周安王十七年(前385),卒于周赧王十一年(前304)前后。关于他的父母,我们知道得很少。西汉韩婴的《韩诗外传》载有他母亲“断织”“买东家豚肉”及“不敢去妇”等故事,刘向的《列女传》还载有他母亲“三迁”和“去齐”等故事,可见他很得力于母亲的教导。孟子出生...
【0 1】 子谓公冶长,「可妻也。虽在缧绁之中,非其罪也。」以其子妻之。 【注释】 ①公冶长:孔子的学生,复姓公冶,名长。 ②妻:作动词用,读qi,指把女于嫁给某人。 ③缧绁(leixie):捆绑犯人的绳索,这里代指监狱。 ④子:古时儿女都称子,这里指女儿。 【译文】 孔子谈到公冶长,说:“...
【0 1】 子曰:「里仁为美。择不处仁,焉得知?」 【注释】 ①里:这里作动词用,指居住。②处:动词,与上文“里”同义。 ③知:同“智”,(《论语》的“智”都写作“知”。) 【译文】 孔子说:“居住在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才好。选择住处而不选在 有仁厚风气的地方,怎么能说是明智呢?” 【0...
【0 1】 孔子谓季氏,「八佾舞於庭,是可忍也,孰不可忍也?」 【注释】 ①季氏:指当时鲁国三大权门之一的季孙氏,②八佾,古代乐 舞行列,一行八人叫一佾。按照周代礼制的规定,天子举行乐舞用八行人, 叫八佾,诸侯用六佾,大夫只能用四佾。季氏为大夫,却用了八佾,这是对 天子之礼的越。③忍:忍心,指季...
【0 1】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注释】北辰:北极星共:同“拱”,环抱,环绕。【译文】孔子说:“用道德来治理国政,执政者便会像北极星一样,居于一定的位置,别的星辰都环绕着它。”【02】子曰:「诗三百,一言以蔽之,曰:【思无邪】。」【注释】《诗》三百:《诗》指《诗经》,《诗经》共有诗305篇。这里说“三百”是举其整数。蔽: 概括。思无邪:原本是《诗经鲁颂同》中的一句;孔...
【0 1】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注释】 (1)子:古人对男子的尊称。《论语》中“子曰”的”子”都是对孔子的称呼,义同“先生”。 (2)时习:按时温习。 (3)说(yue):同“悦”。 (4)朋:古时同门为朋,同志为友。同门就是同一...
在中国历史文化的长河中,流传于世界各地的经典书籍不计其数。这些先贤的智慧结晶,经历了历代的风沙冲刷,能完整流传下来的,寥寥无几。这些传世经典很大一部分是儒家的作品。汉代以后,儒家思想正式成为官方意识形态,儒家的经典被称为经典。中国人的思想、行为、生活方式、道德原则、学术发展道路,大部分都源于这些经典...
一句“大学之道,在于清德”,激励着教书育人的追求;“君子有己之利,然后谋他人之利”这句话解释了高尚品德的培养…在儒家经典中,我们基因的责任思想(以天下为己任)、忠孝思想(仁义礼智信)、伦理思想(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等等都源于此。传承经典,永无止境的弦歌,是一个民族进步的根本。今晚,让我们一起细...
在中国历史上,朝廷儒学、士大夫儒学和大众儒学既相互影响,又彼此有别。大众儒学关心人伦日用和生活践履。随着国家现代转型,人们对于社会道德底线的失守倍感焦灼,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日常生活中的为人处世之道,着眼修身做人的义理。于是,国学热、读经热日渐兴起。国庆将至,小邦推荐一套由学者编纂解读,面向普通...
儒家经典《论语》六十句,提升人生的道德修养《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德国哲学起源于宋明理学。莱布尼兹(G·W·F·von Leibniz,1646-1716)是德国第一位哲学家,被称为近代欧洲的一位知识巨人。在与耶稣会士的交往过程中,莱布尼兹深入地接触到了中国文化,在其对《易经》的研究中,悟出了二进制数学,从而为后世发明电脑及数码技术奠定了学理基础;在其对“宋明理学...
由复旦大学哲学学院、上海儒学研究所主办的“宋明理学国际论坛暨上海儒学研究所第二届年会”近日在复旦大学举行。来自国内外的八十多位学者提交了他们的论文。上海儒学研究院院长、清华大学教授陈来在会议总结中指出,宋明理学研究正逐渐呈现新气象。理学、道家、理学一直被称为“新儒家”、“新儒家”等等。通过对朱《太极...
人物:舒经南,宋明理学名家。经过20年的努力,我写了《阳明心学传》。1968年大学毕业后,舒经南被派到大别山下的解放军军垦农场锻炼。两年后,舒经南被分配到一所农村民办中学,成为一名乡村教师。舒经南把《阳明全书》拿出来随身带着,天天读。当时他只有一本康熙字典供老师查词。在接下来的八年里,舒经南用这本康...
经学是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产生的儒家学术方向。什么是经学?就是通过学习儒家经典来揭示政治思想和野心,以获得官职和地位。董仲舒提出的这个儒家,其实是用来解释梁武帝皇权至上的政治理念的,但这样一个儒家经典的框架,在汉末五乱花中湮灭了。隋唐盛世到北宋之后,一对兄弟开创了后世儒学的理论基础,他们就是程...
中国传统文化主要有四大源头:儒、释、道、宋明理学。它们代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构成了中国传统社会的基本哲学。其中,理学是北方中原的现实主义儒家文化、南方的浪漫主义文化和外来的、本土化的佛教文化相结合的产物。它起源于永州道县,始于大思想家周敦颐的名篇《胡艾莲说》。通过程颐和程颢兄弟,完成了从儒学向抽...